Hi there 👋

Welcome to Ben Terminal, about AI, Blockchain, Start-Up.

鏈上超級應用:重構內容、社交與商業的邊界,以 Base App & Tether Stack 為例

在鏈上重新想像「內容 × 社交 × 商業」的可能性 Coinbase Wallet 近期改名為 Base App,整個 X 被相關討論刷屏,本文來探討這次大型改版的背後邏輯與未來的生態發展機會。1 「當開放式協定讓身份、資產與內容無縫組裝,真正的超級 App 不再屬於單一公司,而屬於整個鏈上生態。」 1 為何「區塊鏈超級 App」正是時候? Web2 模式已驗證需求:WeChat/Line 透過即時通訊聚攏社交流量;Grab 以叫車/外送切入高頻場景,再上收支付與身份。證明「高頻 × 支付 × 身份」能築起難以取代的護城河。 區塊鏈的差異化價值:開放式 Social Graph、資產與歷史可攜帶遷移,不受平台綁定;更適合誕生「跨 App/跨鏈」的流量飛輪。 Layer‑2 與 DA 技術成熟:Rollups + 模組化 DA 大幅降低 Gas;帳本壓縮與 Blob-Tx(EIP‑4844)已將常見操作成本壓到美分級。 鏈上身份、支付、社交、創作一次串起:當所有核心能力可在同一鏈(或多鏈聚合)自由組合,即有機會把 Web2 超級 App 的體驗與規模天花板再向上推。 2 區塊鏈效能的躍升 Base Chain(Ethereum Layer 2)近期上線 Flashblocks,將預確認時間從 2 秒降至 200 毫秒(最終確認仍依 L2/L1 Finality 而定),體驗已逼近 Web2 即時感。2 低延遲意味著貼文發布、遊戲結算、資金轉帳不再因等待確認而掉速。 下一步:隱私 若要讓金融與社交大規模上鏈,仍需結合 ZK/FHE、隱私池 等方案,確保交易可驗證而不外洩敏感資產與關係。惟隱私保護與 KYC/AML 法規之間尚難兼容——例如 Liquid Network 已嘗試以選擇性披露機制平衡兩者。Liquid Network 官網, Liquid Network 簡介...

7月 19, 2025 · 1 min · 203 words · Ben

DeepSeek 究竟在蒸餾什麼?On Device AI的春天要來了嗎?

DeepSeek R1 究竟在蒸餾什麼? 這幾天 DeepSeek 新聞太多,搞得不去研究一下好像不好意思說自己有在關注 AI。 翻了下 DeepSeek R1 的論文,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的蒸餾技術,讓原本沒什麼用得小模型也能有了更強的推理能力,我覺得這點對於未來的 On Device AI 推動會有蠻大的幫助的。而且因為是 Open Source,全球很多機構已經開始嘗試復現,未來會釋出更多更好的模型。 在目前 AI 領域中,模型越大通常代表著較強的推理能力,特別是在處理數學、程式碼、科學推理等任務時表現出色。不過,這些超大模型的計算成本極高,一般人很難負擔得起(其實就連中大型公司也沒辦法負擔)。 但是呢,如果透過一個夠強大的語言模型(如本文的重點 R1)來產生高品質的推理數據集,再透過蒸餾技術讓小模型也能擁有類似的推理能力,就能大幅降低運算成本,並且提升小型模型在特定任務上的表現。 來看一下蒸餾小模型的流程: DeepSeek R1:強化學習與多階段優化 DeepSeek R1 是 DeepSeek-AI 團隊開發的推理模型,主要經過三個重要的訓練階段: DeepSeek-R1-Zero(純 RL 訓練): 透過 純強化學習 訓練,不使用監督微調(Supervised Fine-Tuning, SFT),讓模型自行學習推理能力。 在數學、程式碼與科學推理方面表現出色。 DeepSeek R1(冷啟動 + RL): 先蒐集 高品質的冷啟動數據 來進行 SFT,提高模型的可讀性與穩定性。 接著進行強化學習,進一步提升推理能力。 這樣訓練出來的 DeepSeek R1,不只能解決數學證明、程式碼競賽、複雜的推理題,還能清楚說明它的思考過程(Chain-of-Thought, CoT)。 什麼是蒸餾? 在 AI 領域中,蒸餾(Distillation)是一種讓小模型學習大模型能力的技術。透過讓小模型模仿大模型的輸出結果,它可以: 保留大模型的推理能力 大幅降低運算成本 提升小模型在特定任務上的表現 如何進行蒸餾? 蒸餾過程主要透過高品質數據的監督微調來進行,具體步驟如下: 第一步:產生優質數據 研究團隊利用 DeepSeek R1 產生了 約 60 萬筆推理數據,並額外蒐集 約 20 萬筆非推理數據,共計 80 萬筆。這些數據涵蓋:...

1月 30, 2025 · 2 min · 231 words · Ben

馬斯克的方法:創業家必學的極簡與速度之道

作為創業家的我們,時常在會議和瑣事中迷失方向,彷彿在雜草叢生的森林中掙扎。但Elon Musk的管理哲學卻另闢蹊徑,專注於極簡、速度和直接行動。我稱這一切為「馬斯克法則」,它彷彿為創業家們揭開了一扇門,讓我們窺見他是如何打造出這些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企業。以下是他一路以來的一些故事,也許能引領你重新審視自己的創業之路。 一個精準的問題:「這週你完成了什麼?」 馬斯克第一次接手Twitter(現為X)時,曾發生過這樣一幕:CEO Parag Agrawal滔滔不絕地描述他的願景,馬斯克卻直接打斷了他,問:「這週你完成了什麼?」這並非不耐煩,而是馬斯克風格的核心:結果至上。與其花數年描繪藍圖,馬斯克更在意週週可見的進展,強調即時成果。 在他眼中,五年計畫或年度目標不過是遙不可及的虛影;真正的價值,是今天、此刻的行動。 工程師的領袖:親自與技術人員合作 有一晚,時間已是深夜十點,馬斯克和他的工程師們圍坐在桌前,討論下一代Falcon火箭的設計。他的狗隨意地躺在地板上,沒有正式的會議氛圍,只有他和團隊直接對話、解決問題。這就是馬斯克:不需要繁複的管理層,直接與工程師交流,解決當下的瓶頸。 對馬斯克而言,縮短溝通距離、親臨第一線是效率的保證。他的團隊因為看到他對技術的理解和投入,而心甘情願地加倍努力。 學習的捷徑:從失敗中淬鍊 馬斯克的思維中,失敗不是問題,而是快速學習的機會。SpaceX最初的火箭頻頻在發射台爆炸,對手嘲笑他「玩火箭」不成,但馬斯克從未退縮,反而每次失敗後迅速調整設計。YouTube上甚至有SpaceX火箭爆炸的合集影片,但每一次的爆炸,都是下一次成功的墊腳石。 大公司害怕失敗,但馬斯克卻視之為催化劑。比起謹慎地打造一枚完美火箭,馬斯克選擇用五次嘗試快速進步。對他而言,每個火箭殞落的瞬間,都是一個加速成長的關鍵時刻。 清晰的標準與決斷 馬斯克的標準異常清晰,甚至帶著冷酷。當一位助理要求加薪時,他讓她去休假,自己親自處理她的工作。當助理回來後,馬斯克冷靜地說:「這工作並不難。」隨即解雇她。或許殘酷,但這種標準讓他的公司充滿了效率和目標,摒棄拖沓之人。 打破官僚的「取消會議」策略 馬斯克對會議的厭惡並不孤單。Shopify CEO Tobi Lütke每隔半年取消所有例行會議,僅在需要時重設。馬斯克則更徹底,完全跳過PowerPoint,直接帶領工程師實地解決問題。對他來說,任何不是用來創建或解決問題的時間,都是浪費。 這篇文章靈感來自Marc Andreessen的訪談,他揭示了馬斯克的獨特領導哲學,探討了成功背後的手段與意志。有興趣可以觀看完整訪談,了解馬斯克成功的秘訣。觀看訪談影片

11月 10, 2024 · 1 min · 22 words · Ben

Liquid Network:為比特幣加速並實現資產發行

最近在研究些比特幣網路的擴展專案,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專案:Liquid Network。這個專案是由 Blockstream 開發的,目的是提供比特幣的即時交易,並且支援更多的功能。這篇文章將會介紹 Liquid Network 的基本概念,以及它的優點和應用。 背景 為什麼側鏈是必要的? 網路擁堵 比特幣網路隨著使用者增多,交易量也不斷增加。然而,比特幣的區塊大小有限,每個區塊只能容納有限的交易。這導致了交易的延遲和手續費的上漲。 舉個生活化的例子: 你可以想像比特幣網路是一條馬路,每 10 分鐘只能通過 100 輛車,但現在有 10,000 輛車想通過,怎麼辦呢?這條馬路的管理員很現實:你給越多錢,他就會把你排在前面,讓你早點通過。如果你不想等,就得支付更多手續費。 即使你很有錢,急著想在 1 分鐘內到達目的地,抱歉,再多錢也沒用,因為這條馬路的速度就是如此,你只能等。 這就是為什麼「側鏈」(如 Liquid 網路)變得如此重要。側鏈是與主鏈並行運作的技術,目標是提升交易效率和功能,而不改變主鏈本身的協議。 可以把它想像成在主幹道旁邊蓋了一條快車道,處理更多的交通流量。我們可以在需要時將車輛(比特幣)移到這條快車道進行更快、更便宜的交易,然後在適當時機將車輛移回主幹道。 主鏈升級的複雜性 對比特幣核心協議的直接升級非常複雜,經常會面臨社群的抵制,且存在風險。過去,這種情況甚至導致了比特幣社群的硬分叉和分裂。這就是為什麼像 Liquid 網路這樣的側鏈成為增強比特幣功能的更實際選擇,因為它們可以在不改變主鏈的情況下進行創新和改善。 什麼是 Liquid Network? Liquid Network 於 2018 年 9 月推出,是一個基於側鏈的比特幣結算網路,專門用於更快且更隱私的交易。它與比特幣主鏈並行運作,允許用戶將比特幣移動到 Liquid 側鏈,以便進行更快和更便宜的交易。 完成後,用戶可以將比特幣移回主鏈。 優勢: 更快的交易:Liquid Network 每分鐘處理一次區塊,而比特幣主網平均每 10 分鐘處理一個區塊。代表在 Liquid Network 的交易確認速度更快,對於需要及時操作的場景非常重要。 較低的費用:Liquid Network 的交易費用顯著低於比特幣的交易費用,降低一百倍以上。且 Liquid 不需要挖礦,因此交易費用不會受到挖礦難度或網絡擁堵的波動影響。 隱密交易:Liquid Network 使用了隱密交易技術,隱藏了交易的資產數量和類型,提供了更強的隱私保護。對於希望保持財務活動私密的企業和交易者特別有利。對於一般使用者而言也是如此,應該很少人會希望自己的存款被別人知道。 發行新資產:Liquid Network 允許用戶發行新的資產,例如穩定幣和證券代幣,這讓企業可以自行創建和管理自己的數位資產。 運作原理 雙向錨定系統 Two-way Peg System 在比特幣主網和 Liquid Network之間移動 BTC 涉及兩個關鍵步驟:Peg-in 和 Peg-out。 (image source: Blockstream)...

10月 5, 2024 · 2 min · 217 words · Ben

Realtime API:釋放企業語音助理的潛力

OpenAI 昨天發表了最新的 Realtime API,可以讓企業打造出與 chatGPT 的進階語音模式(Advanced Voice Mode)同等品質的服務。 如果你還沒用過進階voice mode,只要是付費版的 chatGPT 就可以直接使用了,很驚艷,一定要體驗看看。 這次 release 出來的 Realtime API,可以讓我們輕鬆打造自己的語音助理系統。 這代表著更快速、更自然的語音交互方式將會變得更普及。 語音助理的真正崛起 我大概六七年前有開發過語音助理,但體驗其實都不會很好。 主因有兩個: 一個是 AI 的理解能力(這部分在 LLM 出來之後有大幅改進), 另一個就是延遲的問題 語音助理通常需要經過以下三個步驟: 使用者語音轉為文字(Speech-to-Text, STT) 用 AI 處理文字並生成回覆 將文字回覆轉為語音,並在設備上播放(Text-to-Speech, TTS) 延遲會導致使用體驗變得很差,也就無法真的普及。而隨著開發 Realtime API,我覺得語音助理將出現新的曙光。(請問 google 小姐您什麼時候要升級您的大腦) 企業將可實現即時的語音交互,讓純語音介面變得可能。 至少會過渡到語音為主、視覺為輔的交互模式,這將大大改變交互體驗。 (同樣的趨勢,可以參考 Meta 的 Orion) 另外,Realtime API 還支援 function call,讓語音助理不僅是回覆問題而已,還可以直接執行具體操作。 舉例來說,用戶可以通過語音訂餐或預訂房間,而語音助理則會自動處理並完成整個下訂流程。 成本 目前的語音處理成本為每分鐘語音輸入 $0.06 美元,輸出 $0.24 美元。 假設一通 3 分鐘的訂餐電話,其中 1 分鐘是客戶在講話,2 分鐘是 AI 回覆,那麼整個過程大約需要 0.5 美元的成本。 看起來不算便宜,但如果考慮到 AI 使用的成本每年都會大幅降低,這項技術的應用將很快變得容易負擔。 更何況 On Device 的 AI 發展也非常快速,AI 的處理將有一部分落到使用者的裝置上,對企業而言,這部分就不需要成本了。...

10月 2, 2024 · 1 min · 131 words · Ben

Hello, I'm Ben

關於我 你好,我是 Ben,一名創業家,專注於 AI、Blockchain、MarTech 等領域。在這個AI資訊爆炸的時代,我發現我們不缺資訊,缺的是深度思考的能力。與其追逐熱點新聞,我更關注科技趨勢背後的商業邏輯和思維模式。創立這個部落格的目的,是希望能為讀者提供一個跳出資訊焦慮、進入策略思維的空間。 關於這個部落格 這個部落格叫「Ben’s Terminal」,Terminal 在程式世界中是執行指令的地方,但對我來說,這裡更是深度思考的起點。 我不追求發文頻率,但每一篇都是經過深度思考的精選內容。在這個充斥著速食資訊的時代,我相信質勝於量的價值。無論是 AI 的突破性進展、區塊鏈的商業應用,還是創業的策略思考,我都試圖從表面現象挖掘到底層邏輯,幫助讀者建立獨立思考的框架。 這個「終端」的使命是擴展你的思考邊界,讓每一次的閱讀都成為思維升級的契機。與其被資訊淹沒,不如一起在科技浪潮中保持清醒的判斷力。 演講與思維分享 透過演講和活動,我致力於啟發聽眾的策略思維,幫助大家在科技浪潮中建立獨立判斷的能力。以下是部分紀錄: ChatGPT實作工作坊 Date: 2023/3/23 Venue: 臺北科技大學 ChatGPT 不只是一個工具,更代表了思維方式的根本轉換。這次與臺灣微軟首席技術長花凱龍合作的四場培訓,我們的重點不在於教授技術操作,而是引導學生思考:在AI可以完成大部分基礎工作的時代,人類的價值在哪裡?如何建立與AI協作的思維框架?這些思維上的轉變,才是立足AI時代的關鍵能力。 相關報導: 首開ChatGPT實作工作坊 北科大發展通用人工智慧能力 DigiAsia Pannel Discussion Event: DigiAsia 2022 Date: 2022/11/19 Venue: 花博公園流行館 《數位亞洲大會(DigiAsia)》是亞洲地區最具指標性的數位與創意國際盛會,匯聚14個地區的產業領袖。 在這次 Panel 討論中,我分享的核心不只是區塊鏈的技術應用,而是從商業策略的角度思考新技術的價值。票券系統的區塊鏈應用只是表象,背後真正重要的是:如何重新定義信任機制?如何用技術解決商業痛點?如何從技術可行性跳躍到商業可持續性?這種從技術到策略的思維轉換,正是企業在數位轉型中最需要的能力。 活動網站 相關報導: 數位亞洲大會睽違多年在台舉辦!亞洲重磅數位行銷高手齊聚 共譜「Web3 Rhapsody狂想曲」 顧客關係超前經營 Event: cacaFly #Next 數位論壇 Date: 2020/10/21 Venue: 松山文創園區演藝廳 cacaFly是台灣的社群行銷的領導品牌,也是最大的社群媒體經銷商。#next數位論壇是cacaFly每年舉辦的盛會,邀請了許多業界專家和企業家參與,分享最新的數位行銷趨勢和策略。 因應後疫情時代,顧客關係的經營變得更加重要。我在本次演講討論了如何通過數位工具和行銷策略,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建立穩固的會員關係。 相關報導: 迎戰後疫情時代,洞察數位行銷「疫」外商機 AI 發展趨勢與產業應用 Date: 2023/12/8 Venue: 臺北科技大學 本次演講介紹了 AI 的發展趨勢及其對產業的深遠影響,深入探討了 AI 如何改變未來工作模式,並展示了實際應用範例。演講中還介紹了多代理人系統 AutoGen 的實作和應用,並分享了 Chatbot 的實戰經驗。...

7月 1, 2024 · 1 min · 187 words · Me

跳出資訊焦慮,進入策略思維

不定期發布,但篇篇精選。深挖科技趨勢背後的商業邏輯與思維模式